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济宁高新区人事劳动保障处,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济宁市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此件主动公开)
济宁市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
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增强劳动保障监察的针对性和效率,实行企业分类监管,督促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规定,履行守法诚信义务,根据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1号)、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鲁人社规〔2017〕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劳动保障监察管辖范围负责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以下称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其所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组织实施工作。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可以委托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企业进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委托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实施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应当出具委托文书。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当将企业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情况及意见建议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确定等级。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市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的组织指导工作。
第三条 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的对象为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满一年的企业。
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应当作为独立的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对象。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分支机构的诚信等级评价情况及时通报企业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第四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应当根据事实,遵循依法、公正原则。
第五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以每年的
第六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主要依据日常巡视检查、书面材料审查、随机抽查、举报投诉查处以及专项检查等劳动保障监察和其他有关工作中取得的企业上一年度信用记录进行。主要通过以下渠道收集:
(一)劳动者对企业诚信状况的反映和评价;
(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开展的书面审查、日常巡视检查、随机抽查、举报投诉调查和专项检查情况;
(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有关科室、单位对企业诚信状况的反映及评价;
(四)其他提供企业诚信信息的渠道。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应当听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
(一)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1.是否依法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
2.是否有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或者以担保和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等行为;
3.是否依法建立职工名册;
4.是否依法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5.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关于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规定的行为。
(三)遵守劳务派遣规定的情况:
1.劳务派遣单位是否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
2.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是否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3.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关于劳务派遣规定的行为。
(四)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五)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六)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1.是否执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依法实施带薪年休假制度;
2.是否强迫劳动者在高温天气期间工作;
3.是否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关于劳动保护及工作时间规定的行为。
(七)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1.是否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2.是否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3.是否依法支付加班费;
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是否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5.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关于支付工资规定的行为。
(八)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1.是否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2.是否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3.是否存在骗取社会保险待遇行为;
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关于社会保险管理规定的行为。
(九)其他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第八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确定以下标准、等级:
(一)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未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查处的,评为A级。其中,各方面均模范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根据《济宁市劳动保障诚信红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纳入济宁市劳动保障诚信红名单。
(二)企业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查处,但不属于C级所列情形的,评为B级。
(三)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评为C级:
1.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查处三次以上(含三次)的;
2.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或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3.因使用童工、强迫劳动等严重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查处的;
4.拒不履行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行政处理决定或者行政处罚决定的;
5.无理抗拒、阻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
6.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其中,企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严重侵害职工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济宁市劳动保障诚信红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纳入济宁市劳动保障诚信黑名单。
第九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初步评价。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按照诚信等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企业守法诚信等级进行初步评价。
(二)征求意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征求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经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等相关机构对初步评价结果的意见,相关机构对初步评价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书面反馈并提供依据。
(三)确定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相关机构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参考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评价意见,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定。
第十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将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结果告知企业。
第十一条 企业对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评价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复核申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及时复核,经查实等级评价有误的,应当予以重新评价。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定期抽查、复核县(市、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做出的诚信等级评价结果,发现错误的,及时提出复审意见,由县(市、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重新审核评定。
第十二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结果录入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归入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至少保留3年。
第十三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情况,对劳动保障监察管辖范围内的企业实行分类监管:
(一)对于上年度被评为A级的企业,免予当年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和专项检查;
(二)对于上年度被评为B级的企业,当年分别不超过一次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和专项检查;加强日常政策的辅导和咨询,帮助其改进劳动用工管理,提升诚信等级。
(三)对于上年度被评为C级的企业,列为劳动保障监察重点对象,实行以下管理:
1.依法追究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责任并责令限期改正、进行行政处罚;
2.增加当年度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频次;
3.列为各项执法检查的重点检查对象,实施现场检查;
4.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进行约谈,敦促其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定期对其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升守法意识。
第十四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评优评先、评选劳模、招标、公司上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选等劳动保障守法情况审查的重要依据,据实出具相关证明,对评为C级的企业进行审查时不予通过。
第十五条 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结果确定后,企业发生劳动保障违法行为需要降级的,作出评价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重新评价,及时调整其守法诚信等级。其中,发生本细则第八条第三款规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直接降为C级。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与工商、金融、住房城乡建设、税务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对企业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纳入济宁市劳动保障诚信黑名单的企业,按规定列入严重失信行为当事人联合惩戒范围。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及时将书面审查、日常巡视检查、举报投诉专查和专项检查情况等录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评价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有关科室(单位)发现的诚信信息,应及时转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录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系统。
第十七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在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十八条 对其他劳动保障监察对象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依照本细则执行。
第十九条 本细则由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本细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