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劳动关系>仲裁调解
“和为贵”理念倡议书
发布日期:2020-01-16 09:10 浏览次数: 字号:[ ]

“和为贵”理念倡议书

                                                                                                           --致全市企事业单位和辛勤劳动者


当前,我市正在全面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城市,劳动关系的主体是企事业单位及其劳动者,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市企事业单位及其劳动者中树立“和为贵”理念十分必要。为此,特倡议如下:

一、深入理解“和为贵”的深刻内涵。《论语》中说 :“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和”的思想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自古以来,“和”是天人合一的修身之道,是和谐共生的齐家之道,是和睦相处的交往之道,是和衷共济的经营之道。“和”是追求,是中庸,是无过无不及,是“发而皆中节”的最高境界;“和”是手段,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致胜之道;“和”是方法,是解决矛盾的基本策略,是通过和解实现和好。任何一个共同体,如果失去这个“和”字,就会分崩离析,就不成其为共同体。企事业单位尤其如此。

二、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和谐劳动关系。确认劳动者与企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受其管理,做其业务,取其报酬。这一原则说明,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即劳动者相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目标、行为、发展都具有从属性,因此之间必须是步调一致、和衷共济的利益共同体。但实践中双方“不和”的例子不胜枚举。小到意见相左,以至于对簿公堂;大到尖锐对立,以至于分崩离析。原因何在,不外有三:一是组织目标出现了问题。或制定目标违法违规,不能得到全体成员认同;或没有制定明确目标,过度强调利润至上,罔顾社会效益、职工权益。这些短视行为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动关系不会和谐,单位生存发展不会长远。二是部分劳动者骄惰乖戾之气作祟,没有树立敬业爱岗、团结奋斗的基本价值观念,为了一已私利,与组织目标背道而驰,成为害群之马,危害整体利益,最终会被组织剔除。三是管理不善,缺乏沟通,形成误解,造成矛盾,加之不同角色对问题理解不同,处理问题方法不当,以至于言语冲突,甚至肢体冲突,造成矛盾升级,不可调和,最终会影响组织效率和目标实现。因此,实现企事业单位健康、高质量、长远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树立正确理念,确保和谐共生,和衷共济。

三、以“和为贵”理念为引领,促进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我们正处在伟大的新时代,牢固树立“和为贵”理念,促进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是要树立合法意识,依法成立,依法运营,依法办事,这是企事业单位的立身之本,失去“合法”两字,单位就失去了生命,也失去了全体劳动者认同的基础,必然受到惩罚;二是要树立责任意识,为社会需求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是企事业单位的天生之职,生存之基,质量第一,顾客至上是经营单位的永远追求,失去社会需求,失去社会信任必将为社会淘汰;三是要树立人本意识,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组织成员是人,是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从事各类角色的劳动者,因此要把依靠人、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作为基本策略,团结一致,协同配合,共同创造一流效能,一流业绩。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包括经营管理者在内的所有劳动者,都是组织成员,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一是要树立认同意识,组织目标高于一切,只要组织目标是合法的、先进的、有益的,要积极认同,并为实现组织目标殚精竭虑,努力拚搏,甚至贡献毕生精力;二是要树立敬业意识,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勇于担当,尽职尽责,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是富有远见,善于创新,这既是组织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个人立身修为,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三是要树立角色意识,组织成员是有分工的,并在组织内部担任着一定角色;角色的内涵就是做事帮人;管理、纪律的概念一定是组织与人之间产生的,“我管你”、“我受人管”的意识最容易感性地处理问题,也最容易造成抵触和矛盾。另外,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争议与矛盾,还需要企事业单位建立沟通、协商调解机制,及时解决争议,避免对薄公堂,实现和解和好,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让“和为贵”理念深入人心,愿全市企事业单位基业长青!


                                                                                                                         济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