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聘会基本情况
2019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685场,同比增加8.22%。进场招聘单位3.6万家,同比减少3.42%,提供就业岗位44.49万个次,同比减少2.11%;进场求职人才33.39万人次,同比减少8.87%;求人倍率1.33,比去年同期上升0.23,岗位供给大于求职人数,求职者就业机会较多。全年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2.91万人次,同比下降22.51%。
二、供需情况分析
(一)用人需求情况
1.产业结构情况。招聘单位按照产业占比划分:第一产业为1.06%、第二产业为34.34%、第三产业为64.60%,去年同期占比分别为1.25%、32.46%、66.29%。从产业分布上看,第二产业用工需求与去年相比略有增加,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强劲,吸纳劳动力的强大态势仍将继续,在稳定就业局势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图1:三大产业招聘单位占比
2.行业结构情况。岗位需求排名前10位的行业,需求集中度与去年基本一致。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持续发挥稳定市场需求的作用,就业岗位较去年增加32296个。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和教育需求逐步增长,促使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教育行业的岗位需求也大幅提高,比去年增加5419个。以物业管理、咨询代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行业岗位需求增加4052个,预计在未来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才。
图2:岗位需求前十位行业
3.学历需求情况。对学历不做限制的岗位占56.63%,说明用人单位在人岗匹配方面的要求更趋于务实,更加注重求职人员的实用性。
图3:学历需求分布
4.专业需求情况。58.25%的招聘岗位对专业不做要求,有专业需求的岗位中,需求量较大的主要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会计/金融、焊接、机电/电气/数控、师范/教育、化工等。
5.年龄需求情况。45岁以下的岗位需求占88.02%,其中25-34岁年龄段的求职者是用人单位最为青睐的,岗位需求占32.45%;35-44岁的占28.05%;16-24岁和35-44岁需求相当,占比分别为27.52%、28.05%。45岁以上的用工需求主要集中在低端服务行业,像餐饮、物业管理等,占比11.98%。
图4:年龄需求分布
6.职称及技能需求情况。为了吸引更多的求职者驻足问询,招聘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对于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都相对要低一些,因此不做要求的岗位占了近六成。以技能人才岗位为例,相比持有高级等级证书的求职者,用人单位更青睐有丰富工作经验、适应性强的成熟技工。在洽谈过程中,用人单位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考量求职者的任职能力,无形中提高了入职门槛。
图5:职称及技能需求
(二)求职者情况
1.男性求职者居多。从求职者性别来看,男性占60.59%,女性占39.41%。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女性在性格上比较安于现状,求职普遍看重“稳定”,害怕跳槽会带来风险,而男性求职者则普遍要求“高薪”,所以换工作的频率会更高。
2. 25-34岁求职者是主力军,且对网络求职的利用率更高。从求职者年龄分布来看,求职者多集中在25-34岁,共有14.04万人,占比42.05%。16-24岁81472人,占比24.40%,35-44岁77798人,占比23.30%,45岁以上34224人,占比10.25%,整体求职者趋于年轻化。
“互联+”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年轻的求职者来说,用手机登录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查看招聘信息更为及时和便捷。通过对网络求职对象的年龄分析,34岁以下年轻群体对网络求职依赖性更强,高达84.05%,其中,25-34岁求职者占了五成多。
3.线下求职群体学历层次偏低,线上求职专科以上学历占比高。从进场求职者学历结构比重分布如下:高中及以下22.15万人,占比66.34%;大专70185人,占比21.02%;本科39934人,占比11.96%;硕士及以上2271人,占比0.68%。与线下数据对比发现,通过网站及微信客户端投递简历的群体,专科以上学历占比较大,其中近五成是专科学历。
4.中高级技术及高技能人才较少。具有技能类证书的求职者占比40.01%,这其中中高级技能人才仅占5.52%;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求职者占比11.53%,中高级职称求职者比例不足4%;另有48.46%的求职者并未考取技能或职称证书。
图6:求职者职称及技能水平
三、供求特点
(一)从供求双方数量来看,岗位供给大于需求,但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今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就业岗位44.49万个次,进场求职人才33.39万人次,就业岗位数量非常充足。但达成初步意向数比2018年同期减少3.75万人次,究其原因,是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与相关专业、职业技能的人力资源供给不对等不匹配,形成市场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的局面。
(二)小微企业是当前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从规模来看,少于50人的用人单位23198家次,占比为64.44%,与2018年参会数量基本持平。获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小微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群体选择创业,小微企业大量涌现,用工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小微企业仍会是吸纳新增就业的重要力量。但是小微企业在用人管理、福利待遇、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难以与大中型企业相当,对求职者的吸引力较低。
(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同层次的求职者求职方式差异化。网络招聘的优点在于网络招聘信息量大,专业匹配度高,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信息。通过网站投递简历的求职者中,84.05%是34岁以下群体,74.59%的比例是专科以上学历。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的求职者,更喜欢参加现场招聘会,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建议用人单位招聘时双管齐下,对症下药,通过网站招聘学历层次高、专业性强的岗位,在线下招聘学历层次低、有经验有技能的岗位。
(四)技能人才技能提升将有效缓解企业用工的结构性矛盾。据抽样调查发现,电焊/铆焊工、车/磨/铣/冲/镗工、数控操作3类岗位需求集中度较高,占总量的近70%。除了专业需求外,80%的用人单位要求有5年以上的岗位工作经验,而高级技能以上的求职者占比仅为5.52%,技能层次偏低,年龄层次偏大,成为技能人才合理配置的障碍。
四、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用工指导,针对招工难的问题,积极协助单位分析原因,结合具体招聘岗位,推荐合适的招聘方式方法。对于符合要求的求职者,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实现精准对接,提升招聘效果。
(二)加大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的宣传,让更多人知晓。升级网络招聘平台,丰富网站招聘求职功能,满足供求双方个性化服务需求,提高人岗匹配精度。优化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提升招聘信息推送效率。
(三)建议相关部门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职工的终身技能培训。同时企业应加强必要的激励机制,让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薪酬挂钩,使技能人才能够潜心专研,同时也避免人才流失问题。
注:1、同比数据均采用可比口径
2、数据来自《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现场招聘会统计表》
及山东省就业和人才数据报送系统
3、求人倍率=有效岗位数/有效求职人数
市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服务中心
2020 年 1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