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事考试>依法治考专栏
今天起在这些考试中作弊、替考,出了考场就等着进牢房!
发布日期:2021-08-12 16:39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9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当中明确了《刑法》中对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最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具体解释。

哪些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

根据《刑法》规定,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和代替考试罪的适用范围是“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453ab477-3f08-43a6-915c-4b09d9caa24a

    《解释》中明确高考等4类考试作弊属犯罪↓↓↓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
    (2)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
    (3)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注册建筑师考试、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4)其他依照法律由中央或者地方主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国家考试。
在此基础上,《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进一步规定前述规定的考试涉及的特殊类型招生、特殊技能测试、面试等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
   
哪些情形属于“情节严重”?

    3日发布的司法解释,专门对“情节严重”的情形进行了明确。

    情形一:高考、研考、公务员录考作弊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fd375ee4-4e09-428a-916a-620df0fa1316

    《解释》明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务员录用考试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涉及面广。在这三类考试中组织作弊的直接规定为“情节严重”。

    情形二:致考试推迟、取消或启用备用题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f5a1c672-edad-42b7-9af7-02314b75501f

    《解释》将因作弊导致考试推迟、取消或者启用备用试题的明确规定为“情节严重”。
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有些考试作弊犯罪案件是考试工作人员作案,特别是在考前作弊案件中往往能见到“内鬼”参与的“影子”。行为人在考前通过贿买特定知悉人员等方式非法获取考试试题、答案,而后实施组织考试作弊。

    情形三:多次组织及人数器材达标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3b5298ee-df6c-4f3b-8ea1-9bda374dc2f2

    《解释》将多次组织考试作弊,组织三十人次以上作弊,以及提供作弊器材五十件以上的规定为“情节严重”。

    情形四: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b945873c-39bf-4a09-832d-d5100c1865d0

    基于严厉惩治组织考试作弊犯罪的考虑,《解释》将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的规定为“情节严重”。

    哪些器材属于“作弊器材”?

    对于“作弊器材”的认定标准:通过伪装以规避考场检查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aa1a541f-afd9-4645-8d2e-dd4bf26bf4eb

    司法解释规定:“具有避开或者突破考场防范作弊的安全管理措施,获取、记录、传递、接收、存储考试试题、答案等功能的程序、工具,以及专门设计用于作弊的程序、工具,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的‘作弊器材’。”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7825070f-5da1-40f9-b601-754bc455c9c9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 凡是通过伪装以规避考场检查并可以发送、接收考试试题、答案的纽扣式数码相机等设备,均可以认定为“作弊器材”。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509a72de-d67a-4ecd-b074-8fc4ea6c6b5b

    对于“作弊器材”的认定依据:省级部门及相关规定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45292e28-7788-4337-bb0a-2396c70d7647

    在此基础上,为统一作弊器材的认定程序,《解释》第三条第二款进一步规定:“对于是否属于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的‘作弊器材’难以确定的,依据省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考试主管部门出具的报告,结合其他证据作出认定;涉及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伪基站’等器材的,依照相关规定作出认定。”

    开考前被查处是“既遂还是未遂”?

从实践来看,组织考试作弊的案件不少在考试开始之前即被查处,此种情形之下组织考试作弊的目的未能实现,究竟应当认定为犯罪既遂还是未遂?此次司法解释进行了明确。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7dbe436a-2b89-4103-84ef-735c3032e3fa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构成要件行为是组织作弊以及为他人实施组织考试作弊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只要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已经实际严重危害到考试秩序,即应当认定为犯罪既遂,作弊目的是否实现不应当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

    关于考试开始前被查处的作弊如何认定的问题,《解释》第六条规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试题、答案,试题不完整或者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完全一致的,不影响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的认定。”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6f4665a7-5a34-437d-adb9-83c1721a9b3c

    《解释》对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也设有两档法定刑。其中,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代替考试如何处罚?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45412644-87ad-4cd6-9609-2ced15429ab7

    《刑法》规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构成代替考试罪,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考虑到替考的情况、情节存在差异,所涉考试的类型有所不同,为体现贯彻彰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使代替考试的行为人悔过自新,对确有悔罪表现的,可依法宣告缓刑。

 http://www.hunanpea.com/Attachment.do?id=3ebb5748-983f-43f3-964a-df3b4e169c1e

此外,《解释》还明确了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以外的其他考试中实施考试作弊犯罪的处理规则。

该司法解释自2019年9月4日起施行。


信息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3718082868889077&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