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力资源市场>市场服务
2022年上半年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2-07-11 11:50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供求总体情况

上半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活动有序开展,共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265场,参与企业9571家次,同比减少25.56%;提供就业岗位18.31万个次,同比减少4.00%;求职人员11.86万人次,同比减少3.02%;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24万人次,同比减少4.35%;求人倍率(岗位需求人数/求职人数)为1.54,同比下降0.02。受3月中旬以来疫情因素影响,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数据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二、用人需求情况

(一)产业需求上半年第一、二、三产业岗位数量占比分别为1.04%42.62%56.34%第一、第三产业同比下降0.38%9.26%,第二产业同比上升9.64%3月中旬以来第三产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很多三产企业取消或推迟了招聘计划,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用工需求相对稳定,占比有所上升

图1:三大产业用工需求占比

(二)行业需求。上半年前10行业岗位数量占总需求的91.38%其中,制造业需求一家独大,比例超过35%,同比上升9.21%;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下降8.42%2.54%其他行业变化较小

图2:2022年上半年行业用工需求前10位

(三)职位需求。市场职位需求前10中,术工人销售人员需求比例居前2技术工人同比上升7.37%,销售人员、餐饮/旅游/娱乐同比下降6.27%1.02%

图3:2022年上半年职位需求前10位

(四)学历需求。市场岗位对学历不做限制的接近六成,占58.16%,要求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9.96%,多数岗位对学历不作过高要求。

图4:2022年上半年岗位学历需求分布

三、求职者情况

(一)求职者身份。上半年参与市场求职人员中,初次就业人员比例同比上2.77%,再就业人员比例同比下降2.14%;其他求职群体占比相对较小,所占比例变化不大。

图5:2022年上半年求职者身份分布

(二)学历结构。求职人员中,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据多数,占比50.39%。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较小,为18.66%。专科学历求职者占比较为稳定,保持在30%左右

图6:2022年上半年求职者学历结构

四、供求分析

(一)参会企业有所减少,市场供求数量同比下降。受疫情影响,二季度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线下招聘会一度暂停,很多服务业企业受经营受阻影响,取消或推迟了招聘计划。上半年市场招聘参会企业家次同比减少25.56%市场网站企业岗位发布和岗位更新明显放缓,市场岗位数量同比减少4.00%市场流动性受阻导致求职人员有所减少,求职人次同比减少3.02%。人力资源市场线下交流渠道限,导致市场对接活跃度有所降低,市场供求对接质效受到一定影响

(二)制造业用工相对稳定,用工需求同比上升。上半年,制造业企业参与市场招聘家次超过1/4,占比26.34%;提供就业岗位占比35.88%同比上升9.21%全市“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发展略背景下,上半年制造业用工需求稳中有升,其中,技术工人岗位作为制造业主要岗位,占比达22.93%,同比上升7.37%。在疫情影响反复的后疫情时代,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在促经济发展、保居民就业方面发挥出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初次就业人员同比上升,高校毕业生有所增加。上半年初次就业人员比例同比上升2.77%应届高校毕业生进入求职高峰期,参与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有所增加。一方面,很多企业通过提高福利、协商用工等举措,有效确保了已就业人员的岗位稳定再就业人员相对减少;同时,复杂的市场环境促使劳动者更换工作更加理性,求职市场中跳槽人员等流动性人员有所减少。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特别是济宁籍高校毕业生返济就业比例场呈逐年上升趋势,很多高校毕业生经历公务员国考、省考等招考后,参与到市场渠道寻找工作,市场求职人员中高校毕业生数量有所增加。

五、建议措施

(一)不断推进市场招聘线上线下有机融合。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线下招聘活动借助网站、微信、抖音等线上渠道,实现线上线下招聘市场有机融合,互相提升宣传力度和办会效果。一是不断完善线上用工指导、职业指导、政策咨询、信息对接等功能,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全天候线上招聘求职服务;二是精准化推进线下招聘活动,通过线上渠道提前发布招聘会主题、参会企业和岗位信息,让求职者预先获取招聘信息,提高参会针对性和人岗匹配率为企业和求职搭建全方位对接交流平台。

)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职业技能培训相关部门要紧盯市场用工需求,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及时开设急需职业技能培训科目,提升实际培训效果,满足企业即时用工需求。同时利用我市技工教育集团资源整合优势,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冠名班、特需专业设置、企校实习直招等方式,增强重点用工行业和技工院校产学合作,解决市场用工结构性矛盾满足企业长期用工需求。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技工院校基础作用,畅通线上线下培训渠道,及时开展紧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落实相关技能培训补贴,确保市场、培训和政策有效衔接、良性互动,有效发挥职业技能提升作用。

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一是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政策,加大基层岗位面向毕业生的招聘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吸收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公共工程、重点项目招收更多见习毕业生;同时,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讲座、座谈会、定制职业指导等活动引导毕业生市场化高质量就业。二是加强农民工就业岗位信息县域归集发布,镇村联动,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宣传栏等渠道及时发布农民工就业岗位信息,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积极落实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