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各项安排部署,始终把法治建设责任扛在肩上,锚定“法治人社”建设目标,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持续推进人社部门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市人社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连续3年保持“零败诉”。
一、强化学法用法,全面提升法治素养。建立常态化学法制度,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头雁效应,引领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不断增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一方面,扎实推动领导班子学法用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部署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常态化开展“学法明理”活动,每次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前,由1名班子成员讲解1条法律法规,并通过法理释义、案例解读等形式加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2022年,围绕各项党内法规以及《民法典》《行政处罚法》等开展集体学习52次。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全员学法用法。举办全市人社系统“练兵比武”活动,通过“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的形式,推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评选人社“知识通”20人、“练兵比武能手”20人,掀起全员学法用法高潮。邀请市法律顾问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积极参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合格率均为100%,1名同志获“济宁十佳法治人物”提名奖。
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全面推进依法决策。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支持法制机构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多措并举推动依法科学决策。一是完善工作规则。制定《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规则》,明确职能定位,细化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信息公开,重大决策出台前严格按照要求征求相关部门、利益相对人及专家的意见,确保决策程序合法、民主科学。继续推行诉讼、复议案件集体会商机制,局班子成员、法治工作机构、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会同业务科室集体会商研究案件情况,商讨应对答复意见,保持胜诉率100%。二是加强合法性审核。党组会、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时,首先听取合法性审查情况。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认真履行文件立项、起草、合法性审查、登记、备案等程序,确保规范性文件“三统一”落实到位。定期开展文件清理工作,2022年废止文件80件、宣布失效42件、修改文件6件,确保政策文件合法有效。三是保障法治工作力量。统筹使用局系统法治工作力量,明确1名法律专业工作人员参与合法性审核工作,落实公职律师工作制度,局属单位法律顾问实现能配尽配。明确3名执法骨干组建案件审核专家队伍,对全市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审核。2022年,全市处理欠薪线索8868件,按期办结率100%,欠薪线索实现“一个不漏,一次办结,全部回访,全部满意”,济宁市代表省政府圆满完成迎接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任务,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来信表示感谢。
三、改进执法方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理念,持续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创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22年,市人社局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执法支队获评“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一是优化执法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采取实地核查、书面检查、网上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随机抽查,积极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实现“进一个企业、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打扰。2022年,全市累计抽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等1596户,立案调查1起。二是规范执法行为。修改完善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全面做好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公示,通过文字和音像等多种方式全程记录执法行为,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前置审核关口,实现立案即审核,处罚案件审核全覆盖。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制度,规范自由裁量行为,控制处罚随意性。加强行刑衔接,制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人社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通知》,明确移送范围,规范移送程序,畅通移送环节。2022年,全市人社系统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9起,公安机关立案8起。三是强化专项执法。聚焦保障农民工工资,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以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工地为重点,突出政府工程和国企项目,开展拉网式检查。全市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42次,行政处罚19次,罚款53.7万元,为537人追发工资297.8万元,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同时,持续加强对假借讨要农民工工资名义讨要工程款人员的打击力度,全年训诫21人次,拘留40人。
四、创新宣传形式,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打造“矩阵式”普法体系,切实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人社领域法律法规知晓度。一是打造普法宣传“融媒体”矩阵。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在济宁日报、济宁电视台、齐鲁晚报开设“普法小贴士”“以案说法”等工作专栏。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创新宣传形式,打造“儒小保”“儒小业”系列卡通人物,拍摄普法情景短剧、动画微视频等,宣传人社政策法规。二是打造普法“四进”专题矩阵。坚持人社普法“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相继开展人社法律法规进高校、人社政策进社区、劳动争议预防宣讲团送法进企业、“政策赶大集”等活动,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开展普法宣传。市县联动开展“社保政策你我他”“工伤保险集中宣传日”等主题宣传,积极参加“12·4”宪法宣传日活动,营造巨大宣传声势。三是构筑普法宣传“固定”阵地。以全市22家商务楼宇“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为阵地,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着力提升“12333”热线电话服务品质,精准解答群众咨询,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全面推广“农民工安全帽维权联系卡”,利用维权联系卡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基本实现在建工程项目全覆盖,切实增强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
虽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法治工作力量比较薄弱,法律专业的干部数量较少;部分干部法律素养不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普法宣传精准度不高,群众对于人社领域的法律法规知晓度还不够。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法治建设“1+2+N”工程,不断提高人社工作法治化水平。一是印发一套法治机关建设工作指引。突出规范化和操作性,围绕科学决策、执法检查、执法监督、行政应诉等法治建设工作“全流程”,研究制定《法治机关建设工作指引》,推动依法行政规范化、标准化。二是构建两端普法模式。围绕劳动用工、社保缴纳等法律法规,征集开发一套“普法精品课”,依托电视、短视频平台等开展线上普法;依托“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宣讲团”,组织开展普法“四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工作体系,让普法工作更有抓手、更具实效性。三是举办系列法治活动。开展案卷评查、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等集中活动,查找问题、释疑解惑,提升全市人社系统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