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劳动关系>劳动用工
媒体看人社 | 中国劳动保障报点赞济宁市劳动关系基层治理工作
发布日期:2025-01-17 14:19 浏览次数: 字号:[ ]

110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劳动关系版头条刊发《优体系 强队伍 提效能——山东济宁探索劳动关系治理“优解”路径》,点赞我市劳动关系基层治理工作。

原文如下:


优体系 强队伍 提效能

——山东济宁探索劳动关系治理优解路径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坚持以有解思维创新优解路径,持续优化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劳动争议预防化解体系,推动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和谐之花开遍孔孟之乡

畅通“毛细血管” 

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广覆盖

前不久,微山县劳动关系湖上综合服务站接到某湖区水产公司职工的求助,称公司无故辞退数名剥虾工。服务站迅速响应,工作人员立即前往该公司进行实地调查。经了解,该公司因效益不好,要与部分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服务站随即组织企业与职工进行调解,双方签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企业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

像微山县劳动关系湖上综合服务站这样的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济宁全市现有130余家。近年来,济宁市强化党建引领,依托商务楼宇、工业园区、商圈集市党组织,广泛建立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将劳动关系公共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目前,130余家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覆盖企业1.2万家,其中1家站点入选全国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培育名单。

九号议事是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突出民主协商,创新建立的一项特色工作制度。每月9日,服务站召开由企业和职工共同参与的民主协商会议,研究解决辖域内劳动关系问题。会议实行“12”模式,即“1”个总召集方和“2”个工作机构。总召集方由服务站党组织成员单位轮流担任;“2”个工作机构为议事机构和理事机构,议事机构由党群成员单位、商务楼宇(工业园、商圈集市)管理方、企业和职工代表等组成,理事机构由议事机构推选产生。从会议议题提出、确定、讨论,到决策、实施、监督,企业和职工直接参与,成为议事的主角。

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还创新服务模式,推行三张清单:整合辖区内企业场地、人才、技术等资源,形成10大类共享资源清单;定期收集企业和职工诉求,形成需求清单;根据企业和职工需求,梳理出9服务项目清单。在服务促和谐理念的引领下,服务站吸纳商务楼宇(工业园区、商圈集市)党员、物业管理员、工会成员、企业职工和志愿者等力量,组建服务先锋队,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业务办理、政策宣讲、矛盾调处等服务。

激活“神经末梢” 

协调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提升

今天,我们在孔庙太和元气坊前感受古人的智慧,儒家文化贵和持中的思想以及崇尚和谐的理念,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营养……”近日,在曲阜市优秀传统文化现场教学基地--曲阜孔庙,讲解员小徐接待了一批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班学员。学员们现场聆听和谐思想解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济宁市着力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提升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该市制定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办法,明确队伍设置、人员选聘、教育培训、管理服务、评价激励等方面具体举措,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信息库,及时梳理人员信息、联系包保、服务工作三本台账,提高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在册劳动关系协调员突破2.3万人。

济宁市探索优化培训模式,提升劳动关系协调员业务能力。该市制定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课程体系,组建培训师资专家库,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聘请市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作为新任协调员的成长导师,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员梯队发展、快速成才。此外,还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儒学讲堂进企业”“尼山国学大讲堂系列活动,提高劳动关系协调员的文化素养。

为进一步提升劳动关系协调员服务质效,济宁市出台了劳动关系协调员服务规范及评价标准,分级分类优化劳动关系协调员评价管理,引导用人单位拓展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发展通道。该市连续4年举办市劳动关系协调师(员)职业技能竞赛;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员企业自主评价,1300余人获得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组织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选树活动,46人获评山东省金银铜牌劳动关系协调员。

健全“免疫系统” 

劳动争议预防化解体系持续完善

感谢市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专家来公司为我们进行合规建设指导,帮助我们完善劳动用工制度、规范用工管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纠纷。近日,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人力资源部长刘女士说。

近年来,济宁市通过大数据分析,梳理出100余个易发劳动用工风险点,制作《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控指引》,创新开展劳动争议合规建设指导行动、新开办企业合规建设指导行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从源头上避免劳动争议发生。

济宁市还不断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劳动争议预防化解体系。该市在市、县、乡、村四级全部建立实体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将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融入社会治理;在企业打造标准化和为贵劳动争议调解组织4000余个,制定和为贵调解室标准化管理办法,指导企业自主化解劳动争议纠纷。

提升劳动争议预防化解质效,需多元联动,凝聚工作合力。济宁市设立由人社、法院、司法、工会等部门组成的劳动争议联调中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劳动争议多元调解工作格局。同时,动员企业、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会(商会)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建立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联盟,构建起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力量多元共建的劳动关系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