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 > 就业服务
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2016年1至2月份供求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6-03-10 10:04 浏览次数: 字号:[ ]

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201612月份

供求情况分析

 

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

201639日)

 

一、招聘会基本情况

今年12月份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招聘会98场,比去年同期(按可比口径,下同)多举办一场。进场招聘单位3876家,同比减少了3.92%。提供就业岗位77179个,同比减少了11.95%。进场求职人员83303人,同比增加了9.63%。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1325人,同比减少了27.98%。求人倍率为0.93,总体来看供求基本平衡,岗位供给略有紧张。而去年同期求人倍率为1.15,就业岗位数量略多于求职者。

二、有关结构性分析

(一)招聘单位所属产业比重

按三大产业划分,前两个月进场单位数量所占比重分别为1.09%30.14%68.77%,去年同期分别为0.87%36.76%62.37%。今年第三产业进场招聘单位数量已经占到将近七成,而受经济形势影响较深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与去年相比减少了6.62个百分点,这从侧面反映出新经济形势下我市产业结构的布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未来第三产业在就业容纳方面发挥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二)招聘岗位所属行业比重

今年前两个月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十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1.31%22.80%8.29%8.13%6.86%5.38%3.80%2.51%2.18%1.40%,其他行业占7.34%

虽然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排名前两位,但是制造业所占比重已经下降了11.48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提供岗位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7.25%,所占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金融业是排名前十位行业中岗位数量增加最多的,达到187.68%,这主要是因为保险行业日渐壮大,众多保险公司纷纷在济宁落户,他们急需扩充团队来拓展业务,尤其是一线的业务人员。教育行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岗位需求数量同比涨幅也较大,分别增加了183.51%155.85%

减幅较大的两个行业分别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岗位数量分别减少了49.24%45.48%,主要原因还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居民的消费能力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头两个月房地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未减反增,同比增加了50.58%,究其原因是在去库存压力下,企业对楼盘营销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三)需求排名前十位岗位

前两个月市场需求最为旺盛的前十位岗位分别是:销售、技术工人、销售管理、保安/家政、行政后勤、百货/零售、电子商务、客服/技术支持、贸易/采购、教育。销售管理职位数量同比增加了59.54%,是增幅最多的岗位。此外增幅较为突出的如百货/零售岗位同比增加了47.38%,教育岗位同比增加了47.03%,销售岗位同比增加了43.95%。在这些岗位里唯一出现需求衰减的是技术工人岗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83%

(四)需求排名前十位专业

除去65.23%的招聘岗位对专业不做限制外,需求量较大的专业(或技能)主要是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会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商务英语、焊工、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贸易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和去年同期相比,对专业不做限制的岗位比重增加了7.12%。而需求排名前十位的专业,在去年更多的是技术类的工种,像钳工、数控技术等。

(五)求职者基本情况

前两个月进场择业的求职者中,64.46%的比例为男性求职者,35.54%的比例为女性求职者。而在去年同期,男性求职者比例为60.90%,女性求职者为39.10%。男性求职者数量增多,尤其是中青年群体。

前两个月进场求职者年龄分布如下:1624岁求职者占32.8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0%2534岁求职者占41.97%,同比减少了9.20%3544岁求职者占14.55%,同比增加了5.70%45岁以上求职者占10.68%,同比增加了7.00%。从年龄层的两增两减可以看出,35岁以下的青年求职者数量在减少,而35岁以上求职者尤其是45岁以上求职者数量在逐渐增加,就业群体大龄化趋势明显。

因进场求职者年龄趋大,所以求职者学历层次也出现了变化。高中及以下学历层次的求职者占42.80%,同比增加了7.32%。专科学历求职者仍然是比重最大的,但与去年相比略有减少,由去年的51.17%降到43.48%

主动离职求职者仍占多数,但比重有所下降,被裁员求职者数量上升。前两个月再就业群体中主动离职的求职者所占比重为65.8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66%;因企业裁员离职的求职者则由去年同期的12.98%上升到34.12%

三、主要行情特点

(一)市场供求总体平稳,尤其是节后供求交流洽谈旺盛。虽然今年招聘单位和就业岗位数量均有所下降,但求职者数量从春节前就一直有增无减,求职者就业愿望强烈,促成了节后的火爆场面。

(二)得益于“互联网+”的跨界结合理念的不断推广,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能源/矿产等传统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差。从三大产业的岗位需求比重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已经逐步取代了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在稳定就业局势方面发挥了支撑作用。

(三)新经济形势下,经济结构调整促使“招工难”问题更加突出。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带来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劳动力供给与经济结构、产业转型、产业升级匹配的能力还较弱。招工难极大地增加了企业成本,企业为了留住现有的并且招到更多的符合需求的劳动力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同时承担了更多的风险成本,让企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桎梏。

(四)就业转失业者仍然是求职数量最多的群体。前两个月,再就业群体所占比重为56.79%,同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其次是初次就业群体、在岗人员、农村人员、下岗职工、退休人员、在校学生、外地市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2.26%10.12%9.38%4.55%3.07%2.16%1.67%

(五)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求职者对薪水期望值有所下降。今年求职者的理想薪酬最为集中的是25003000元区间,所占比例为26.74%,其次是20002500元区间,所占比例为23.56%。而去年同期排名第一的30003500元区间,今年排在了第三位,仅占16.67%。去年有28.3%的求职者选择了3500元以上的薪酬水平,而今年仅有21.14%

(六)求职者在找工作时更加务实,他们更多关注工作本身而对企业的附加要求有所减少。今年求职者关注最多的是成长及发展空间、工资福利、工作地点远近、工作环境、保险缴纳。而去年同期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长及发展空间、工资福利、保险缴纳、工作环境、每周休息时间。工作地点远近成为求职者关注度较高的一个方面,而像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企业规模等都被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