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 > 就业服务
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2017年第一季度供求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7-04-25 16:26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招聘会基本情况

第一季度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现场招聘会170场,其中大型招聘会14,专场招聘会56场,固定招聘会100场,办会场数同比增加了8.97%进场招聘单位8999家次,同比增加了11.43%;提供就业岗位19.28万个次,同比增加了4.78%进场求职人才11.38万人次,同比下降了25.62%;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46万人次,同比下降了11.94%;求人倍率为1.69,去年同期求人倍率为1.21,同比上升了0.48

总体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呈“一升一降”态势,需求总量增加,求职总量下降,总量矛盾有所加剧。另一方面,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人数明显下降,供求双方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

    二、有关结构性分析

(一)招聘单位所属产业比重

进场单位按照所属产业划分,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0.74%26.96%72.30%。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上升了0.04%,第二产业下降了4.59%,第三产业上升了4.55%。第三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向上的发展态势,用工需求首超七成,是第二产业的2.68倍,成为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

(二)招聘岗位所属行业比重

第一季度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五个行业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5.34%23.94%9.45%8.53%6.46%,招聘总量占比合计七成(73.72%),行业用工需求集中度较高。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是岗位需求最多的两个行业,制造业所占比重下降4.5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增加了3.1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所占比重增幅不大,分别增加了2.95%3.67%。房地产业岗位需求量由去年的第三下降到第五,所占比重减少13.46%

(三)职位需求情况

市场需求最为旺盛的前五位分别是:市场营销/销售类、生产/营运/质量/安全、百货/零售、人力资源/行政类、教师/培训/科研。和去年同期相比,随着经济回暖,我市制造业生产情况稍好于去年,订单增加,对技工类人才需求猛增,维修技工、焊工、铆工、车床工等技术工人缺口较大。

(四)专业需求情况

除去36.6%的招聘岗位对专业不做限制外,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主要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电子、国际贸易、平面设计等。和去年同期相比,对专业不做限制的岗位占比减少了34.63%

(五)求职者基本情况

从性别来看,58.26%的求职者为男性,41.74%的求职者为女性。而在去年同期,男性求职者比例为67.87%,女性求职者为32.13%。女性求职者数量增长9.61%,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有所缓解。

劳动力市场以年轻求职者为主25岁至34岁的求职者最多,占60.87%,同比增加了18.37%1624岁求职者占24.3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07%3544岁求职者占11.30%,同比减少了5.86%45岁以上求职者占3.48%,同比减少了2.44%

求职者文化素质上升明显,大专学历求职者占比最大,所占比重为42.17%,同比增加0.92%;本科学历求职者占20.87%,同比增加10.4%;硕士及以上学历求职者占3.04%,同比增加2.58%;初中及以下学历求职者占4.35%,同比减少8.36%;高中学历求职者占29.57%,同比减少了5.54%

从求职者身份来看,初次就业人员占比19.57%,同比增加11.7%;再就业群体所占比重为47.39%,同比减少24.03%;在岗人员占比22.61%,同比增加14.06%;其他如本市农村人员、在校学生、外地市人员、下岗职工、退休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4.35%2.17%2.17%1.30%0.43%。再就业群体依然是求职主力军,但初次就业人员和在岗人员数量增加较为明显,原因是春节后应届生实习、在岗人员跳槽的高峰期,大部分人员会选择在元旦、春节后求职实习。

三、主要行情特点

(一)市场岗位需求持续增长,供求交流洽谈较为活跃。随着经济逐步回暖,不少企业生产形势良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订单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用工需求迅速上升。岗位需求数量前三个月始终保持上升趋势,三月份岗位需求数量为比一月份增加37.27%。春节过后,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城乡各类求职者入市求职的聚集期,求职者数量从2月份开始出现大幅度增加,环比提高225.50%,并一直维持在高位。求职欲望强烈,招聘现场空前火爆,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可喜局面。

(二)求职者薪酬期望值提高,薪酬差距是供求双方达成一致的主要障碍。针对目前较为困难的招工形势,今年70%的企业都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待遇,增加幅度约9.55%,平均月薪在3000元左右。因房屋、快速消费品等价格持续高涨,城市生活压力进一步增大,求职者对薪酬期望值有所增加,现场招聘会调查发现,从求职者的薪酬诉求来看,比较集中的是在4000元左右,其中4000元以上的求职者比例为26.09%35004000元区间的求职者比例为13.04%30003500元区间的求职者比例为19.57%3000元以下诉求的求职者比例占38.70%。用人单位给出的薪酬水平与求职者预期之间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洽谈成功率。

(三)求职者在找工作时更加务实,企业选人更讲究实用性。今年求职者关注最多的是成长及发展空间、工资福利、工作地点远近、保险缴纳,所占比例为15.03%12.10%11.57%8.51%。工作地点远近成为求职者关注度较高的一个方面,而像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企业规模等都被“淡化”了。企业选人更讲究实用性。50.76%的岗位对学历不做限制,像一线技术操作工和高层管理人员职位,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并不严格,他们更多的是考虑求职者是否具备稳重的性格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四)技术型人才短缺,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具备熟练操作经验的焊工、车工、磨工、数控操作工等技术工人是目前制造行业所急需的,而应聘者大都是40岁以上的中年劳动力,技术工种断层现象较为明显。另一方面不少专业出身的年轻人认为从事技工工作环境差、薪酬不高、劳动量大,因而更愿意找份轻松、体面的工作,这也是造成企业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研发工程师、软件编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等研发类人才招聘难度相当大,企业虽然用高薪来吸引人才,却鲜有人问津。

   (五)求职者就业观念变化,“慢就业”和“就业短期化”现象非常普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代求职人员越来越注重就业质量,其就业趋向已由过去主要看工资转向既看工资又看工作环境、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更高需求转变。他们并不急于寻找工作,而是选择自主创业或较长时间待业,慢慢考虑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入职的新员工的工作黏性越来越弱,工作几天不辞而别的、抱怨工作累的、眼高手低的现象较为严重,就业短期化现象越来越凸显。

四、未来市场预测

(一)用工需求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进入第二季度后,由于大部分企业节后员工流失率较低和一季度迅速补员,企业在岗人数快速达到正常状态,也将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虽然供求结构相对稳定,但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活跃度会有所下降。

(二)求职人员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春节过后历来是求职旺季,供求洽谈较为火爆。进入第二季度,再就业群体仍然是求职主力军,初次就业人员和在岗人员数量会明显减少。

三)就业岗位结构将稳步朝着“三二一”的方向迈进。尤其现代服务业需求量同比上升幅度会更明显,以物流、电子商务、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将以膨胀式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

(四)随着信息产业行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看涨,具有计算机、通信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供不应求。随着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会有较大需求,且总体呈上升趋势。

 

注:1、市场总体数量和结构比例来源于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现场招聘会呈报数据。

        2、岗位数量及同比情况来源于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现场招聘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