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力资源市场>市场服务
2024年第三季度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
发布日期:2024-10-10 11:40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供求总体情况

三季度,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百日千万专项招聘服务、“清凉夏夜 职等你来”人才夜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有序开展,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60场、与去年持平,参与企业4926家次、同比下降10.29%,发布岗位9.47万个次、同比下降26.27%,参与求职人员9.11万人次、同比下降22.09%,达成就业意向2.04万人次,同比下降18.95%;求人倍率(岗位需求人数/求职人数)为1.04。

二、用人需求情况

(一)产业需求。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岗位需求占比分别为1.00%、32.24%、66.76%。第一、第二产业需求比例同比下降0.39%、2.60%,第三产业需求比例同比上升2.99%。三季度以来,各产业用工需求总体保持平稳,第二产业受经济形势影响较为明显,其用工需求同比有所减少;第三产业用工需求保持相对稳定,占比同比上升。

图片1.jpg

图1:三大产业用工需求占比

(二)行业需求。本季度前10位行业岗位需求占总需求的89.23%。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计算机服务业需求比例同比上升1.29%、2.51%;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同比下降1.90%、2.39%;住宿和餐饮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等相对稳定。

图片2.jpg

图2:2024年第三季度行业用工需求前10位

(三)职位需求。市场职位需求前10位中,技术工人、销售人员需求稳居前2,同比略有下降;其他职位占比相对较小,同比略有起伏。

图片3.jpg

图3:2024年第三季度职位需求前10位

(四)学历需求。市场岗位对学历不做限制的超过一半,占52.16%,同比下降2.75%;专科学历需求岗位比例同比上升1.75%,其他学历需求岗位同比变化较小。

图片4.jpg

图4:2024年第三季度岗位学历需求分布

三、求职者情况

(一)求职者身份。三季度参与市场求职人员中,初次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比例位居前2,均超过30%;其他求职群体占比较小,各群体比例同比变化不大。

图片5.jpg

图5:2024年第三季度求职者身份分布

(二)学历结构。市场求职人员中,高中(中专、中技)学历占比38.52%,同比下降1.35%;本科学历占比16.23%,同比上升1.39%,其他学历同比起伏较小。

图片6.jpg

图6:2024年第三季度求职者学历结构

四、供求分析

(一)招聘活动密集举办,市场供求数量同比下降。本季度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全力运行,各类招聘活动应开尽开,暑期高校毕业生大型专场招聘会接续举办,“清凉夏夜 职等你来”人才夜市招聘活动在三季度全面开展,直播带岗等线上活动有序推进,确保了招聘活动场次与去年同期持平;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影响,本季度企业用工需求出现明显缩减,参会企业数量、提供岗位数量、进场求职人次等同比均有所下降。

(二)服务业需求相对稳定,制造业用工缩减明显。三季度,旅游消费市场持续火热,对拉动相关服务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旅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用工需求保持稳定;受出口受限、订单不足、房市低迷等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本季度制造业用工需求出现下降,制造业企业参会需求不高,多数企业除部分研发、管理等岗位正常在招外,普工类岗位需求明显减少。

(三)就业刚需人员压力增大,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参与市场求职人员中,初次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比例较高。一方面,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我市高校毕业生返济就业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参与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经营受困,用工需求缩减,导致市场有效岗位数量减少,再就业人员相应上升,加上经济大环境总体下行持续,增加了就业刚需人员的求职压力。

五、对策建议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职业培训体系改革。紧盯市场实际需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纵深推进,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及时开设紧缺技能培训科目,畅通线上线下培训渠道,提升培训效果。同时利用我市技工教育集团资源整合优势,紧跟产业需求变化,灵活丰富专业设置,倡导终身职业培训理念,有效增强技能教育培养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二)持续开展访企助力行动,确保惠企政策有效落实。一是充分发挥人社HR服务专员作用,通过定期走访、问询调查等点对点服务活动,建立联系企业常态化制度,精准摸清企业问题需求,根据企业实际困难诉求,针对性开展惠企政策宣传,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用工难题;二是扎实推进“政策敲门、免申办理”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帮助落实社会保险、职业培训、人才补贴等惠企政策,切实缓解企业压力,助力企业发展。

(三)深化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提升市场化就业质量。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通过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座谈会、“云课堂”和“一对一”职业指导等形式,实现职业指导业务常态化运行;同时,深化开展职业指导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高校职业指导讲座、座谈会、定制职业指导等活动不间断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前指导在校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全过程引导、助力高校毕业生社会化、市场化高质量充分就业。